|
峨眉武术历代宗师大贤简介峨眉武术历代宗师大贤简介
西蜀岷山山脉、长秋山脉及川东巴山渝水是峨眉武术的发源地。虽说中华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文明及广成彭祖养生之道诞生于斯尚需官方确认,但春秋战国司徒玄空以来,涌现出的历代峨眉武术的创始人及武术先贤却有着许多感人的史记值得铭记。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创造、发展和传承,铸就了完善的峨眉健身武术体系。现将峨眉武术创始人及部分高僧与武林贤人介绍如下: 战国·司徒玄空:相传,战国时期有三大剑法,为剑法始祖,乃“越女剑法”、“玄女剑法”和“猿公剑法”。而“猿公剑法”便是峨眉山道人司徒玄空所创。由于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又与峨眉山灵猴朝夕相处而创编出“峨眉通臂拳”,引来众多弟子拜师求艺,故称其为“白猿祖师”。 据《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白猿,姓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乐山志》记载:“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作编峨眉通臂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司徒玄空是有史以来记载的中华武术**人,他编创的峨眉通臂拳,在民间长期辗转流传中不断发展。除拳术外,还有通臂掌、通臂功、通臂棍等练法。 北朝东魏·淡然大师:据《峨眉山志》载,淡然大师俗家姓林,号时茂。(峨眉武术创始人之一)原为东魏孝静帝廷下武将,封镇南将军。因与上司高欢之子高澄不合,便到泽州(今山西晋城)析成山问月庵出家,法名太空,别号淡然。后到南朝金陵寺寄住,因与住持钟守敬不合,到峨眉山中峰寺修注,并扩建中峰寺,据明人所撰《禅真逸史》载:淡然约生于梁武帝天监得间(公元502—519),死于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8年),在世100余岁,他圆寂前作“辞世颂子”云:杀人如麻,立身似砥。宠辱不惊,恬淡是非。酒吸百川,肉吞千豕。醉卧中峰,羲皇自拟。皓月清风,高山流水。长啸狂歌,何分角微。心证菩提,法舟相舣。生彼莲花,逍遥无已。 南宋·德源法师:有文字记载,峨眉武术始于南宋时代。南宋时期,峨眉山有个法号德源的僧人,原是一个游方僧,武艺高强,因其眉毛为白色,故人称“白眉道长”。德源和尚创作编了一套拳术,称为“白眉拳”,一直流传至今,主要流行于四川、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此拳的特点是模仿山中的白猿,在树林上跳跃翻滚,手舞足蹈,敏捷异常。德源法师不仅武功非凡,而且文采出众。他收集峨眉僧道武术之长,结合自身经验,编写了《峨眉拳术》一书,引书是有关峨眉武术的**早文字记载。从此以后,峨眉山佛教才有了较为系统的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中华武林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风格。 南宋·白云禅师:南宋末年,峨眉山临济宗白云禅师由道入释,兼研密宗,精于歧黄之术,创立了“峨眉临济气功”,一直在临济宗内部流行,不得外传,故称“临济气功”。临济气功集医、释、道、武功之精华于一炉,寓内功导引接跷术、点穴、布气、针灸于功法中,融养生、医疗、技击、开发智能为一体,迄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据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大师考证:峨眉临济气功产生于南宋时代,是峨眉武术中的重要一支。经过数百年的实践,峨眉临济气功早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民间治疗专技和理论,现已被社会公认是门较理想的功法。其功法共12节,故称为“峨眉十二桩功”,古谓四通八达的道路曰庄。 峨眉临济气功有12套修练气脉内景功法练法,其排列顺序为: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明。即天字庄、地字庄、之字庄、心字庄、龙字庄,又称游龙庄、鹤字庄,又称鹤翔庄、风字庄,即旋风庄、云字庄,又称拿云庄、大字庄、小字庄、幽字庄、明(冥)字庄。 明末清初·吴殳:吴殳(1611年—1695年),江苏娄江人,号仑尘子。少年酷爱武术,曾从师朱熊占学习峨眉枪法,从渔阳老人学习剑法,从郑华子学习马家枪法,对各种兵器都有研究。清军入关后,他不求仕途,专攻武术,并著书立传。他的《手臂录》一书,以精确解释各种枪法而著名,十分推崇峨眉枪技。书中对峨眉枪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认为峨眉枪法攻守兼施,善破诸武艺,称峨眉内家枪法为天下**。 他在书中写道:“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空室,练习二载,一旦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屯驾并”。“枪法一十八扎,十二倒手,攻守兼施,破诸武艺。”在峨眉枪法中,有沾心、沾身、动静、攻守、审势、形势、戒谨、扎手、倒手,破诸器,身手法等技法,大大丰富了峨眉武术的理论。 据峨眉武术研究会同仁介绍,川东缠丝拳协会传承至今的道门通背内功缠闭枪,**大程度体现了峨眉内家枪法特点。 峨眉通背内功缠闭枪诀:“周天潜运腾蛇启,颠提闪展空带环。海底捞沙边缠顺,和身格挡近及远。翻花舞袖回身撩,叠缠穿袖间高拦。蜻蜓点水独立刺,白猿拖刀败步还。跳转双头崩架腿,回马穿梭拦拿全。圈手环崩虚步起,抽拉盖冒摆头旋。翻云覆雨绕边横,拐步提拦飞脚钻。旋腰缠闭横步扫,翻身腾跃落金钱。翻花滴水并劈把,跳转劈击上步点。舞花回撩紧拿闭,闪展滴水摆头穿。鹞子翻身腾空劈,青龙献爪一指剑。白牛转角巧摆头,翻花舞袖疾步缠。托婴观阵鸭步行,先拿后拦滴水点。回龙卷云翻身劈,海底捞沙活步圈。……收枪亮掌神意足,盘头导气尽归田。” 清初·湛然法师:湛然法师系四川名山人,本名何崇政,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记室”(秘书),随石达开兵败之后,云游川西,川东等地,以哥老会的组织形式,结交八方豪杰志士反清,后削为僧,法号湛然。锡住峨眉山白龙洞多年,撰有《峨眉拳谱》一书。开篇有诗:“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 峨眉武术研究会专家分析,这四句诗不仅描述当时峨眉武术门派众多兴旺发达的形势,也暗喻各地“反清复明”组织分支机构的隐秘称号。“五花八叶扶”之说不仅表明峨眉武术以巴蜀技击之精妙还吸纳了各门派拳术精华,更隐藏了反清机构核心组织与外围江湖拳种的层级关系;并由此形成门派繁多,各有特色,丰富多彩,享誉华夏的峨眉系列武学。就其表面意思看来,“一树”指峨眉武术,“五花”指巴蜀五个地区,而“八叶”则指四川武林中的“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个主要拳种门派。 “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自有暗夜光明之意,并愿其“明”之光辉,影响、照耀、指引整个中原反清黎民志士,奋起热血雄心逐出“满清外族”,复兴我民族社稷之意。可喜其宏图大愿,后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群英辛亥革命实现了部分。更在毛主席领导建立新中国后,经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逐步实现了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